一曲古琴《鸿雁》胡术文: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美好家乡

2017-09-26
来源:


▲ 古琴演奏:胡术文


春秋交替,阴晴更迭,春秋交替,眺望天边夕阳,念起我记忆中的故乡。


听这首《鸿雁》,我想到了故乡的天空和白云,思念故乡的人和物,那是任何地方无法给予我的安稳。


少时读席慕蓉,不懂乡愁,如今再品,一字一句都撞在我的心上。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里一股淡淡的乡愁围绕在我的左右,那是游子的心声。不论是夜晚中高悬的明月,亦或清远的笛音,都在深深浅浅地讲述——“故乡”。


读着诗,听着曲,一片辽阔的草原由远及近地出现,在文字的另一端默默守候。


胡术文老师的古琴《鸿雁》细致典雅,琴弦的空灵感把《鸿雁》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沧桑中不失洒脱,悠扬中不失浑厚,配乐吹奏的长笛孤寂里点缀了嘹亮,我们仿佛能透过音乐看到引颈长鸣的鸿雁,时而结成“一”字,时而结成“人”字,翱翔在干净的天空中,飞向它要去的地方。


每个人的记忆里的故乡或许都不一样,或是天高水长,或是小桥流水,或是大漠孤烟,或是雨雪霏霏,但相同的,是那份情思。


我们在大千世界里,一直独在异乡为异客,哪怕事业有成,哪怕繁花似锦,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呼唤我们,让我们不禁回头张望,回望我们的青春少年时,回望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回望那片土地上与我有着联系的人们。即便不能归去,也始终魂牵梦萦,每逢月圆,顺着皎洁的月光,灵魂穿越时间空间,乘着思念飞回家乡


花朵和树叶从土壤里生长,经历了枝繁叶茂,经历了风霜雨雪,最后飘落归根,或许这就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的由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胡术文,女,古琴启蒙于中央民族乐团古琴一级演奏家,国家非遗传人余青欣女士,为余青欣嫡传弟子,2015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研修古琴,导师李祥霆教授。

毕业后一直接演各种文化艺术演出活动与教学。

外交部签约民乐演出;人民大会堂金钥匙杯民乐演出;多次为多国驻华大使演奏,并受韩国政府邀请,出席韩中日文化交流特邀嘉宾,出席中国国礼钓鱼台上海文化演出。

2012年中国古琴研究会评为“琴坛新秀”,并受邀古琴专题访问:《潇湘水云含古月》,《人文月坛》专题人物报道。

2016年在“艺术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评活动总决赛中荣获“专业组民乐古琴类金奖”。同年受中工网邀请,与主持人那威老师做古琴专题访问。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