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演奏:管平湖
《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
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
自弹不及听人弹
《碣石调幽兰》(调,音diào)是中国古琴名曲。
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公元494—590年),
该曲琴谱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
亦是今天唯一所见的减字谱
发明前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
据推断,
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
南北朝时流行碣石舞,
碣石调可能是当时碣石舞曲调。
“幽兰”有多种传本,
据《琴操》记载:春秋时期,
孔子周游列国,
因得不到重用,
在自卫返鲁途中,
看到山谷中兰花盛开却与杂草为伍,
不禁触景生情,
产生了怀才不遇、
生不逢时的感慨,
因而创作出琴曲《猗兰》。
后世多将此意附会于《幽兰》一曲,
实则《幽兰》、《猗兰》音乐上并无相似之处,
乃是两首不同的琴曲。
《碣石调·幽兰》具有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音调特征,
谱序中指出“声微而志远”,
格调幽怨、压抑。
曲调清丽委婉。
其谱序说:“其声微而志远”,
谱末的小注中又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
谱中每拍的结尾都用文字注明:
“拍之大息”或“拍之”,
一共四处,正好四拍。
且整首乐曲节奏缓慢,
力度也并不强烈,
表现了空谷幽兰
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
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
南北朝诗人鲍照曾写过同名琴曲歌词,
见于《乐府诗集》,
内容是借幽兰抒发
其怀才不遇的心情,
与现存曲调的情绪是一致的。
| 艺术家简介 |
管平湖(1897—1967),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从小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拜杨宗稷为师;师从名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之一,后任教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