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史》-钟仪

微信:luqixian777
2019-11-21
来源:

钟仪

钟仪者,楚人也,见拘于晋。晋侯观与军府,见仪,问其族曰:“伶人也。”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乃命归之。当衰乱之世,贤者任于伶官,至其执于强国,犹能守节自免也。

【译文】

钟仪,楚国人,被拘于晋国。晋景公在战俘营里见到钟仪,问他旁边的人,回答说:“是个乐官。”于是给他一把琴,钟仪弹奏了一曲南音,晋景公说:“你是君子啊,言谈举止对得起先人的官职,不忘本啊;音乐有故土的风格,不忘旧啊。”于是下令放钟仪回去。逢世道衰乱,贤能之人却沦为乐官,等到他被俘虏到强大的敌国,还能守住节操,自求脱身。

【延伸阅读】

钟仪为楚共王时期楚国郧邑的行政长官,称作“郧公”。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郑国,钟仪随军出征,战败被俘,郑国抓住钟仪后,又转送晋国,钟仪成了“楚囚”。又过了两年,晋景公见到头戴南方式帽子的钟仪,有了一番关于身世、职业、君王的对话,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囚是真君子啊。他不说自己的姓名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应该放回去,让晋楚两国修好。”钟仪由此被封为四德公。回楚后,钟仪建议两国罢战休兵,楚晋重归于好。

【名家杂论】

八音之中,楚国人最爱钟,因此让司乐的官,也就是司钟的官以“钟”为姓。文献记载中以“钟”为姓的楚人有三个,都在音乐上享有盛名:钟仪、钟建、钟子期。

钟仪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而钟仪也是最早见于文史记载的职业琴人。但作为楚国的县尹,钟仪不免要带兵征战。可惜,钟仪虽然精通乐理,但在兵法上却造诣不深,他被郑国人俘虏后,又被郑国人献给晋国,反倒演绎出一段戏剧性的典故佳话,为楚国立下大功。晋景公对钟仪“重为之礼,使归求成”的同年冬天,楚共王也派公子辰使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第二年春,晋又派大夫使楚,作为对公子辰的回访,直接促成了晋楚的第一次弭兵(平息战争)之盟。而钟仪以音乐为桥梁因祸得福的事迹也得以流传。

钟仪从晋国回来后,人称仁、信、忠、敏俱全的“四德公”。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