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重要琴谱及流派

2017-07-17
来源:

古琴的重要琴谱及流派

  据记载南宋时古琴主要有浙派、江派两大派系。浙派以注重古琴的独奏艺术为特点,乐曲的器乐化方面得到重视和发展,其演奏指法复杂,要求发音“微、妙、圆、通”,并称其为“希声”, 主要代表人物郭沔,琴谱有杨缵等编辑《紫霞洞琴谱》。江派以注重琴歌的伴奏艺术为特点,琴曲较单纯,以便配合歌唱,多一字一声,称其为“对音”,代表乐曲有姜白石《古怨》和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所载《黄莺吟》等。

  明、清时期有所记载的古琴流派除江、浙两派外,还有蜀派、闽派、中州派、广陵派、虞山派等。

  浙派流传到明、清时所编撰的主要琴谱有:朱权的《神奇秘谱》三卷共六十三曲;黄献辑的《梧冈琴谱》收四十二曲;萧鸾撰辑的《杏庄太音补遗》三卷共七十二曲;胡文焕撰辑的《文会堂琴谱》六卷,其中一、二、三卷为论琴,四、五、六卷为琴谱,共六十八曲。

  明末清初以严溅徵为代表,在传统浙派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虞山派,也称熟派、琴川派。虞山派在演奏风格上要求“清、微、淡、远”,徐(谷共)的理论著作《(奚谷)山琴况》阐述了演奏上的风格要求,代表了这一学派的美学思想。该派弟子云集,风行天下,影响极广,主要琴谱有:严徵撰辑的《松弦馆琴谱》收二十八曲;徐(谷共)撰辑《大还阁琴谱》共三十一曲;陈(邕佳)撰辑的《松风阁琴谱》二卷现存十一曲;云志高撰辑《蓼怀堂琴谱》收三十三曲;汪天荣撰辑的《德音堂琴谱》十卷,其中五至十卷为琴谱收三十六曲;鲁鼐撰辑的《琴谱析微》八卷共三十二曲;程允基撰辑的《诚一堂琴谱》六卷三十六曲;苏(王景)撰辑《春草堂琴谱》六卷二十八曲;周显祖撰辑的《琴谱谐声》六卷,其中四至六卷为琴谱,收二十六曲三十二谱;蒋文勋撰辑《二香琴谱》十卷,其中卷七至卷十琴谱审音,共三十曲。虞山派代表曲目有《洞天春晓》《潇湘水云》《汉宫秋》《普庵咒》《乌夜啼》《雉朝飞》《阳春》等。

  到清初徐常遇创立了广陵派,其演奏风格现虞山派相近,因此,两派传谱互通演奏。广东省陵派主要琴谱有:徐常遇撰辑的《澄鉴堂琴谱》收三十七曲;徐琪撰辑《五知斋琴谱》收三十三曲;吴(火工)撰辑的《自远堂琴谱》收九十三曲;秦维翰撰辑《蕉庵琴谱》共收三十二曲;僧空尘撰辑《枯木禅琴谱》收三十二曲。广陵派的代表曲目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樵歌》《龙翔操》《墨子悲丝》等。

  江派的主要琴谱有:谢雪峰撰辑的《谢氏太古遗音》收三十五曲;杨表正撰辑《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大全》收一百O五曲;杨抡撰辑《杨氏太古遗音》收三十四曲;杨抡撰辑的《伯牙心法》收二十九曲;张廷玉撰辑《理性元雅》共收七十二曲;庄臻凤撰辑《琴学心声谐谱》收十四曲。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