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拊琴瑟咏琴歌 |
关于什么是“弦歌”,历史上并没有一个明白的界定。从历代琴家音乐阐述中可知,“弦歌”就是琴歌。古琴家查阜西在《琴歌辨》中以为:有词的琴曲而又能够演唱的,传统称之为“琴歌”。《尚书》中有“搏拊琴瑟以咏”,可知古琴在当时是用来伴奏歌唱的。琴歌作为古琴的扮演方式之一,曾经存在几千年了。 著名的琴歌《凤求凰》,包含着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前179~前118)“以文章名汉世,而少善鼓琴”。司马相如应用到富豪卓王孙家作客的时机,借琴歌表达本人对其女儿卓文君的倾慕之情。卓文君不顾父亲的反对,决然和司马相如私奔。琴界依据这段故事,创作了《文君曲》和《凤求凰》等作品来赞扬他们的爱情: 凤兮凤兮归故土,漫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此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飞翔。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广为传播的琴歌,又名《阳关曲》、《渭城曲》等。是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配乐而成。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多达30余种。原诗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叠”指叠奏。指全曲贯串在同一主旋律上,变化重复演唱三遍。这首诗在唐代就非常盛行。诗人白居易曾在《对酒诗》中有“相逢且莫推托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精彩诗句。宋代黄庭坚在《十二琴铭·白鹤》中写道: 琴心三叠舞胎仙,肉飞不到梦所传。白鹤归来见曾元,垄头松风入朱弦。 据汉代蔡邕《琴操》载,春秋时期的孔子周游列国,得不到诸侯的赏识。于抑郁回乡途中,看到山野杂草中繁茂生长的兰草,停车弹琴,借歌咏兰草表达本人脱颖而出的情怀。这首琴曲就是《幽兰》。其歌词为: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幻逝迈,一身将老。 晋宋之际诗人陶渊明把琴乐看作是寄予本人孤怀幽思的手腕。歌中唱道: 乐无声兮情逾倍,琴无弦兮意弥在。天地同和有真宰,形声何必迭相待。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公元1140年大败金兵,正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之时,被宋高宗和秦桧强迫召回。万般无法的岳飞登高远眺,写下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勃然大怒,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剧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拾掇旧河山,朝天阕。 岳飞弹古琴吟唱此曲时,打动了秦桧派来的刺客,为后人留下“岳鹏举琴音感刺客”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