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刘赤城先生回忆录》
《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刘赤城先生回忆录》
收藏
《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刘赤城先生回忆录》
收藏
¥229.00 ¥259.00
档案中心·官方备案
正品保证
精选
快速发货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目录

《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_01.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_02.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_03.jpg

目录

《刘赤城传本》

卷上

(一)琴论

(二)概说

01琴面诸名说

02琴底诸名说

03琴首诸名说

04琴腹诸名说

05琴面十三徽说

(三)十二律说

(四)十二律相生说

(五)五调说

(六)五音定位

(七)琴弦五音定位

(八)转调辨

(九)调辨器
(十)辨弦琴病及修整法

(十一)绒剅穿轸法

(十二)琴弦结绳头法

(十三)指法

01右手指法

02左手指法

03右弹各弦字母举例

04左按徽位字母举例

(十四)和弦法

01散和法

02泛和法

03实和法

04点拍举例

卷下

琴谱:

01.关山月

02.秋风词

03.极乐吟

04.凤求凰

05.秋夜长

06.玉楼春晓

07.风雷引

08.秋江夜泊

09.长门怨

10.平沙落雁

11.释谈章

12.挟仙游

13.捣衣

14.搔首问天

15.怨杨柳


《刘赤城先生回忆录》(九章四附录)

第一章   水乡童年
第二章   初始恩师

第三章   狼山琴缘

第四章   大学散忆

第五章   合肥缘

第六章   遁世鸣琴录

第七章   琴人逸事

第八章   故曲回故城

第九章   穿越时空的天籁
附录一   平生至幸事 师承赤城翁

附录二   《梅庵琴谱》与诸城派

附录三   《古琴乐舞》一关于编排古琴乐舞的设想

附录四   刘赤城整理琴曲手稿

《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14).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15).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16).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17).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6).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7).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8).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9).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10).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11).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12).jpg《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 (13).jpg

《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序

《梅庵琴谱》为传世琴学完整系列谱本。自一九三一年付梓至一九五九年再版,包括港台地区再版、翻版及美国华盛顿大学李博曼英文版共达十一次之多。二十世纪后半叶时局裂变,梅庵琴学乘桴渡海,成纵横捭阖于六合之外之琴学巨流。系中华民乐之纽带,其影响之盛,遍及海内外。可见《梅庵琴谱》艺术价值弥足珍贵,为传世古琴重谱。

然《梅庵琴谱》虽久刊不衰,初习者甚或有一定基础习琴者,看谱自学只能粗通框架。曲中精髓和特有技艺,包括乐曲的声腔韵味方圆弧直之章法,及节奏的吞吐开合等,琴谱呈现不详。此非师传心授不得,亦为谱外技法不传之秘。

先师徐立孙先生弹奏技法与琴谱亦不尽相同。余随恩师学琴,授课时从不用谱,凭心示范,技法藏于心。常以二琴对弹,对吟猱绰注、瞬间取舍之微妙手法,尤用心关注。回家照原谱习弹,就觉得平庸单调、枯燥无味许多,先生微妙处无法读出。后吾亦为师,师脉相传,授徒二百有余,亦采取恩师教学之法,不按琴谱教习,琴谱仅作参考。这种口传心授方法,亦是古琴最古老传授方法,孔子学琴于师襄子,亦如此法。习者易得真传,然未能掌握琴学理论知识,故按谱教学,不失为传承琴学的重要方法。可见王燕卿先生之改订琴谱,定源于此思,故着手修订《龙吟观琴谱》。先生或早已发现原谱未善,将琴曲演奏风格及技法融入琴谱中,以传后世。然未竟夙愿,临终以是为憾。

今流行之《梅庵琴谱》,是王燕卿修改之后未能出版的《龙吟观琴谱》版本。该谱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历代传世琴谱中均有类似,故琴谱需修订完善。或思先祖王燕卿夫子遗未竟之憾,要各代门人有志者各缮一谱。

二十余年前,余已着手修订《梅庵琴谱》。为弘扬本门古琴派宗,将恩师徐立孙先生亲授谱外技艺,及余浸润七十余载艺术精髓和指法心得,通过创新指法谱字,毫无保留地充实到原谱之中,以传后代。

本次修订版,将原谱各曲订正段落指法谱字,及创新指法谱字所辑曲谱,用红字书写,与黑字指法原谱同行并立,使习谱者一日了然。
丙申年夏刘赤城

《梅庵琴谱·刘赤城传本》后记

二0一七年,由中国书店出版的《梅庵琴谱合集》一套四册,其中第四册为余修订、刘铭芳整理校对的《梅庵琴谱》修订本。此谱的十四首琴曲,是余八十余载琴学生涯的结晶,广大琴友一再要求此谱单独出版。现由刘铭芳结合诸多琴人之反馈,将原版再整理完善。

余则将渴望已久的《怨杨柳》一曲,进行打谱后,充实到再版之中。《怨杨柳》失传多年,琴人欲一窥其貌而无门径可入。余之上辈琴家中,流传有琴圣王燕卿夫子不传该琴曲之说,其原委在先师《勤俭堂选著》中略有提及。《怨杨柳》之整体风格流荡不羁,学之不善,易流于油滑,燕卿师祖深恐后辈琴人走入歧途,故以为不传为宜。

然琴人皆知《怨杨柳》乃师祖燕卿先生之遗珠,皆愿习此曲以慰平生。经多年搜寻,余得其版本若干,以陆海先生所藏之手抄本为最善。此本应为王翁燕卿当年设帐梅庵时《龙吟观琴谱》之抄本。余反复对照,依律按弹,修缺勘误,终使随燕卿先生而去的《怨杨柳》再度问世。

此番打谱甚为艰巨,因其指法音位奇特,使乐句定泊困难,围绕原诗及作者意图多加推敲,才发觉实则此乃作者打破常规独创一格之巧思。今全曲打谱已告结束,但在乐曲的通体处理上,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敬请方家指正。

己亥年春刘赤城
作者简介

图片


刘赤城,1930年12月生,江苏南通人。当代著名古琴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8年2月授予刘赤城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刘赤城先生出身书香世家,五岁从其父刘嵩樵习琴,八岁已登台演奏《平沙落雁》等曲;后受业于梅庵琴派始祖王燕卿弟子徐立孙宗师门下,得其精髓,青年时已驰誉琴坛。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上音首批古琴本科专业学生。学制完成后至安徽省歌舞团及安徽艺校任职,并设帐授徒,在合肥这一断代的古琴重镇重新播下古琴的种子,先后培养了200多名古琴学生,填补了安徽重要的文化空白。1975年赴首都参加“文革”后期的全国独唱独奏单项音乐调演,演奏《梅花三弄》一曲,受到吕骥、李德伦等的高度评价,使古琴从此破除了“四旧”一说,成为文革以来大陆首位公演古琴的琴家。2006年应山东省诸城市政府的邀请举办了“百年诸城琴派还家——古琴大师刘赤城先生音乐会”和“诸城琴学讲座”,诸城市政府为此聘刘赤城为顾问设立了“中国诸城古琴研究中心”,并先后派来青年拜师学琴。


刘赤城先生长期致力于古琴遗产的发掘、整理打谱等工作,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编纂《梅庵琴谱修订本》并由中国书店出版,将谱外技艺及自身浸润八十余载的艺术精髓和指法心得毫无保留地充实到原谱之中传承后人。出版有《古琴名曲精萃》、《中国神韵》、《中国古琴发烧极品》、《国乐大师:刘赤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醉渔唱晚》等古琴独奏 MTV,以及台湾摇篮唱片公司出版的《中国大陆国宝级音乐家珍藏版——古琴大师刘赤城专辑》等,对古琴的传播影响深远。


刘赤城先生之琴学谱习梅庵。在八十余年的操缦生涯中立足传统、融古开今,发展创造了回锋、滚轮、闪滑、荡吟等全新的演奏技法,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其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几十年来,为中国古琴艺术遗产的研究 、整理、传承和发扬,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


图片


刘铭芳:浙大硕士学历,著名古琴演奏家,现任梅庵琴社社长、潮音馆馆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古琴专委会副主任、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古琴专业考官等职务。


2004年创办的梅庵琴社网站是早传播古琴艺术的网站之一,在古琴艺术的传播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发行有《古韵新声》等古琴独奏专辑,其传略被辑入《中国音乐家词典》等。


2015年,刘铭芳参与编纂由“历代古琴文献研究丛书”编委会组织编辑的琴学巨著《梅庵琴社合集》,并出任副主编,该合集2017年由扬州古籍线装文化有限公司印制、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古琴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页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